文章引入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文中劝勉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也是他的治国理念的集中体现,初读此文,我被魏征严密的逻辑和深刻的见解所折服,而重读此文,我又有了新的感悟。
文章主体
(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文中,魏征首先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他认为,人在安逸的时候往往容易放松警惕,而在危险的时候则会更加谨慎,君主应该在国家安定的时候就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出现问题,这一观点让我想起了古人的智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居安思危,就会在安逸中失去警惕,最终导致灭亡。
(二)虚心纳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魏征还强调了君主应该虚心纳谏,听取不同的意见,他认为,君主应该像大海一样包容万物,让人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君主才能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这让我想起了唐太宗的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一个君主如果不能虚心纳谏,就会失去民心,最终导致国家的衰败。
(三)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魏征在文中还引用了“载舟覆舟”的比喻,说明了君主和人民的关系,他认为,君主就像是船,而人民则像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君主不能善待人民,就会失去人民的支持,最终导致国家的灭亡,这让我想起了+++的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通过对《谏太宗十思疏》的重读,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一个君主应该具备的品质和治国理念,作为一个君主,应该居安思危,虚心纳谏,善待人民,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 文章总结 |
|---|
| 观点 |
| 感悟 |
| 应用 |
标签: #谏太宗十思疏读后感六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