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公而忘私》读后感
成语“公而忘私”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盾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的故事,读完这个故事,我深受感动,对“公而忘私”这一成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故事中,赵盾在晋国面临危机之际,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家庭和财产,投身国家大事,他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站在了国家利益的前线,在战场上,他身先士卒,英勇善战,为晋国赢得了胜利,在胜利的喜悦中,他却因劳累过度而病倒,当他的家人得知他为国家付出的一切时,深感愧疚,纷纷表示愿意放弃一切,陪伴在他身边,但赵盾却坚决拒绝了,他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身为国家大臣,理应为国家分忧,不能因为个人私情而耽误国家大事。”赵盾在病榻上为国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个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公而忘私”的伟大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面对这样的选择,我们应该学习赵盾的榜样,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舍小家为大家。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要坚定信念,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始终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我们要勇于担当,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为国家、为集体分忧解难,正如赵盾所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要学会奉献,在为国家、为集体付出的时候,我们要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而忘私”的人。
《公而忘私》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公而忘私”的深刻内涵,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以此为榜样,努力做到公而忘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