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第四集读后感
《童年》是俄国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通过讲述主人公阿廖沙从四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展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我阅读了这部作品的第四集,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第四集中,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愈发艰难,他目睹了父亲在贫困和疾病中挣扎,母亲也在生活的重压下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温柔,阿廖沙在这个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要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又要分担家庭的重担,这种沉重的责任感让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
在这一集中,高尔基通过阿廖沙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黑暗面,阿廖沙的学校生活充满了封建迷信和残酷的体罚,这使得他无法得到应有的教育,在这黑暗的世界里,阿廖沙仍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与命运抗争,努力寻找生活的光明。
读完第四集,我深感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充满了苦难,但他并没有被困境所击垮,相反,他勇敢地面对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追求真理和美好,这种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童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我国,童年是每个人都曾经拥有的美好时光,与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似乎过于幸福,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同时也要学会面对困境,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正如阿廖沙所说:“生活是美好的,但我们必须去创造它。”这句话不仅是对阿廖沙的鼓励,也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启示。
《童年》第四集让我对童年有了全新的认识,它让我明白了生活的艰辛,也让我懂得了珍惜,我相信,只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生活,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