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二十五至二十六回读后感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这部小说以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为主线,描绘了他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传奇故事,在阅读第二十五至二十六回后,我深感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丰富的人生智慧。
第二十五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中,孙悟空因误会而与唐僧师徒失和,独自回到花果山,他遇到了一位老者,经过一番交谈,孙悟空领悟到了“心猿归正”的道理,他意识到,只有放下心中的傲慢和执着,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救赎,这一回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放下执念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执着于某种观念或欲望而陷入困境,而孙悟空的经历告诉我们,放下执念,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第二十六回《三打白骨精,唐僧遇难》中,唐僧师徒四人遇到了白骨精的袭击,白骨精为了吃掉唐僧肉,三次变化成不同的人形,企图迷惑唐僧,孙悟空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信念,识破了白骨精的诡计,最终将其击败,这一回让我感受到了信念的力量,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只有坚定信念,才能战胜一切。
阅读这两回,我不仅感受到了作者对人物性格的细腻刻画,还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丰富哲理,孙悟空的勇敢、聪明、忠诚,猪八戒的憨厚、可爱,沙僧的稳重、可靠,以及唐僧的慈悲、善良,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这两回还让我对佛教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取经的过程中,唐僧师徒四人不断遇到各种妖魔鬼怪,这些妖怪往往代表着人们内心的欲望和烦恼,通过战胜这些妖怪,唐僧师徒四人逐渐克服了自身的缺点,最终实现了心灵的净化,这让我明白了佛教所说的“修行”并非只是追求外在的功德,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炼。
《西游记》第二十五至二十六回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为榜样,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努力修炼自己的内心,成为一个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