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读后感:忠与孝的深刻体现
《陈情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奏章,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民族和君主深深的忠诚与孝道,读完这篇辞藻华丽、情感真挚的文章,我不禁对忠与孝这一传统美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陈情表》中,诸葛亮以“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开篇,便将国家危机、民族大义置于首位,他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嗟久叹,今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先帝之殊遇之恩日短”的真挚情感,表达了自己对先帝刘备的感激之情和对后主刘禅的忠诚之心,这种忠诚,不仅仅是对君主个人的忠诚,更是对国家、民族利益的忠诚。
在《陈情表》中,诸葛亮还体现了深厚的孝道,他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等描述,表达了自己在幼年时期就遭受了家庭的不幸,但依然坚守孝道,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这种孝道,使他在面对国家危机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以国家利益为重。
《陈情表》中的忠与孝,既是一种个人品质的体现,也是一种社会++的传承,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忠与孝被视为做人的根本,诸葛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忠孝两全的典范。
在现代社会,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一些人逐渐淡化了忠与孝的传统美德,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有些人甚至将忠诚和孝道抛诸脑后,这种现象令人忧虑,我们应该从《陈情表》中汲取营养,时刻牢记忠与孝的重要性,将这一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陈情表》是一篇充满智慧与情感的文章,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忠与孝的伟大,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以此为榜样,做一个忠诚于国家、孝顺于父母的人,我们才能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