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出自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文章短小精悍,却意味深长,读完让人思绪万千。
文章开篇就点明了白杨的生长环境——“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短短几句话,便勾勒出了大戈壁荒凉、贫瘠的景象,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白杨却能坚强地生长,这不由得让人对它产生了敬佩之情。
文中对白杨的描写细致入微。“高大挺秀”一词,生动地展现了白杨的外形特点,它的干,笔直向上,绝不旁逸斜出;它的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绝不旁生枝节;它的叶,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这一切都让人感受到白杨那种正直、坚强、不屈不挠的精神。
作者通过爸爸的口,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的特点和品格,爸爸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爸爸的这番话,不仅是对白杨的赞美,更是对一种精神的歌颂,这种精神,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白杨不仅仅是一种植物,它更象征着那些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人们,他们像白杨一样,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奉献,坚守岗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看着文中的爸爸,我不禁想起了那些奋战在祖国边疆的建设者们,他们远离家乡,告别亲人,来到条件艰苦的边疆地区,那里可能没有繁华的都市,没有便利的交通,没有舒适的生活环境,但他们没有丝毫怨言,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这片土地上播撒希望的种子,他们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为了边疆的发展,为了祖国的安宁,他们不畏艰难,顽强拼搏。
他们中有守卫祖国边疆的战士,日夜巡逻,保卫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有在边疆支教的老师,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培育着边疆的下一代;有建设边疆工厂的工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工作,为边疆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还有那些默默奉献的科研人员,为了边疆的科技进步,不断探索,不懈努力……他们都是新时代的“白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奉献,什么是担当。
想到这里,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建设者们,他们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享受着祖国的繁荣昌盛带来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将来像那些建设者们一样,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要学习白杨的正直品格,做一个诚实守信、正直善良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不随波逐流,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情,在与人相处中,要真诚待人,乐于助人,用自己的善良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们还要学习白杨的坚强意志,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低头,不轻易放弃,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考试失利、学习压力大、与同学发生矛盾等等,这时,我们要像白杨一样,勇敢地面对这些困难,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它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我们更要学习白杨的奉献精神,要有一颗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心,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参加志愿者活动,为社区的孤寡老人送去温暖;爱护环境,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努力学习,将来用自己的知识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那么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白杨》这篇文章,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些建设者们的伟大精神,我相信,在白杨精神的激励下,我一定会努力成长为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会像白杨一样,在祖国需要的地方,扎根生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让我们一起传承和弘扬白杨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吧🎉!
标签: #人教版白杨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