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读书

读自由法学有感,探寻法律背后的自由真谛

tysppf.com410

在法学的浩瀚星空中,埃利希的《自由法学》宛如一颗独特而耀眼的星辰✨,它以一种别样的视角,带领我们走进法律的世界,探寻自由法学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与无尽魅力。

埃利希在《自由法学》中提出了一个极具颠覆性的观点:法的发展重心并非在立法、法学或司法判决,而是在社会本身,这一观点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打破了传统法学观念的束缚,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法律与社会之间那千丝万缕的联系。

传统法学往往将目光聚焦于既定的法律条文、立法者的意志以及司法机关的判决,埃利希却敏锐地指出,这些固然重要,但它们只是法律世界的一部分,甚至并非最为关键的部分,社会才是法律发展的真正土壤,法律规则是从社会生活中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的,就像一棵大树,它的根系深深扎根于社会的土壤之中,吸收着社会生活的养分,不断茁壮成长,那些在社会中被广泛遵循的习惯、道德规范、社会秩序等,才是法律的源头活水。

在书中,埃利希通过丰富的实例向我们生动地阐释了这一观点,他提到了婚姻、契约等诸多领域,婚姻制度并非仅仅由法律条文所构建,更多的是基于社会中人们对于婚姻的普遍认知、习俗以及道德观念,即使法律条文可能会对婚姻进行规范,但真正决定婚姻实际运行的,是社会中形成的关于夫妻关系、家庭责任等方面的共识,同样,契约也不仅仅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文书,其效力和履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的信用体系和交易习惯,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法律与社会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的、相互影响的关系,社会的发展变化推动着法律的演变,而法律又反过来塑造着社会秩序。

自由法学强调法律的自由发现,这意味着法官不应仅仅机械地适用法律条文,而应当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去发现真正适用于案件的法律规则,这种观点赋予了法官更大的自由裁量权,同时也对法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官需要深入了解案件背后的社会背景、当事人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的公平正义观念,从而做出符合社会现实和法律精神的判决,这让我联想到司法实践中的许多案例,有些案件看似简单,却难以直接从现有法律条文中找到答案,法官就需要运用自由法学的理念,在法律的框架内,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做出公正合理的裁决,这种自由发现并非是对法律的随意践踏,而是在尊重法律的基础上,让法律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法律的目的——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与自由。

《自由法学》还引发了我对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深入思考,埃利希认为,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法律规则往往来源于社会的道德观念,这让我认识到,法律并非是孤立存在的,它与道德相互交织、相互促进,道德为法律提供了价值基础,引导着法律的发展方向;而法律则通过强制力保障着道德的实施,维护着社会的基本秩序,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既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也离不开高尚的道德风尚,在现代社会,我们既要加强法治建设,让法律成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实屏障;也要重视道德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道德的力量深入人心,为法律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读完《自由法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法学思想的洗礼,它让我看到了法律世界更为广阔的图景,理解了法律与社会、自由发现、道德等诸多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它提醒着我,在学习和研究法律的道路上,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条文,而要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去感受法律的脉搏,探寻法律背后的自由真谛,这本书不仅为法学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也让每一个关注法律、追求公平正义的人,对法律有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我相信,它所蕴含的思想将会在法学的长河中持续闪耀光芒,为推动法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挥重要的作用💖。

标签: #自由法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