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是杨绛先生笔下一篇饱含深情的散文,它以简洁平实的文字,讲述了一个普通人老王的故事,却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与温暖,引发了深深的思考,读完这篇文章,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仿佛随着作者一同走进了那个特殊的时代,与老王的命运紧紧相连。
文章开篇便介绍了老王的职业——蹬三轮的,在那个物资匮乏、交通不便的年代,老王靠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艰难地维持着生计,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身体的残疾让他的生活更加不易,就是这样一个被生活重重压迫的人,却有着一颗善良淳朴的心。
老王与作者一家的交往,看似平淡,却处处透露着温情,他送冰时,“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这份朴实的让利,让我们看到了老王的忠厚老实,他送作者丈夫去医院,“却坚决不肯拿钱”,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老王重情重义、不求回报的美好品质,老王总是主动与作者一家交流,虽然言语不多,但那份真诚的关切却让人倍感温暖,他会在寒冷的冬天给作者送鸡蛋和香油,“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这简单的礼物承载着老王对作者一家深深的情谊,也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颗感恩的心。
杨绛先生对老王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老王的形象,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这样的外貌描写,让我们对老王的悲惨处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他送鸡蛋和香油时的动作和神态描写,更是让人动容。“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老王的艰难与他的善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他人性的光辉。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老王的命运无疑是悲惨的,他孤苦伶仃,没有亲人的陪伴;他身体残疾,生活艰难困苦;他不被人重视,常常遭受他人的歧视,即便生活如此不堪,他依然保持着善良的本性,用自己的方式去关心和帮助他人,这种在困境中坚守善良的精神,让人敬佩不已,同时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冷漠与残酷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文中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作者的女儿曾问老王:“你吃过鸡蛋吗?”老王回答:“我不吃。”这简单的对话背后,却隐藏着老王内心的自卑与自尊,他虽然生活贫困,但却不愿意接受他人的怜悯与施舍,他有自己的尊严,这让我不禁想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常常忽略了那些像老王一样看似平凡却有着强烈自尊的人呢?我们是否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关爱呢?
《老王》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个人命运的故事,更是对人性、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它让我们看到了在苦难面前,人性的善良与丑恶;它让我们思考在一个社会中,应该如何对待那些处于弱势群体的人们;它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珍贵。
读完《老王》,我不禁想起了身边那些像老王一样的小人物,他们或许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丰厚的财富,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善良的心,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他们或许不被大多数人关注,但他们的故事却同样值得我们去倾听,去尊重,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困境,我们应该学会关注他人,关心他人,用爱去温暖这个世界。
正如杨绛先生在文章结尾所说:“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份愧怍,不仅仅是作者对老王的情感,更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警醒,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珍惜身边的人,用善良和关爱去回应他人的善意,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才感到愧疚。
《老王》这篇文章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些关于人性、关于善良、关于命运的角落,它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小人物的大温情,也让我们在思考中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希望我们都能从这篇文章中汲取力量,用更加善良和包容的心去对待这个世界,让温暖与爱洒满人间🌞。
标签: #老王读后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