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读书

读齿亡舌存有感,刚柔之间,品味人生智慧

tysppf.com1540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牙齿与舌头本是口腔中亲密无间的邻居,然而在《齿亡舌存》的故事里,它们却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命运与启示,读完这个故事,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仿佛经历了一场关于人生哲理的洗礼,收获颇丰。

故事讲述了老子的老师常枞生病,老子前去探望,常枞问老子:“经过故乡要下车,你知道为什么吗?”老子回答:“是不忘本。”常枞又问:“经过高大的树木要小步快走,你知道为什么吗?”老子回答:“是敬老。”常枞张开嘴让老子看,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在。”又问:“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不在了。”常枞问:“你知道原因吗?”老子回答:“舌头还存在,难道不是因为它柔软吗?牙齿没有了,难道不是因为它刚硬吗?”常枞点头称是,说道:“天下的道理都在这里了。”

从这个简短却意味深长的故事中,我们首先看到了“柔”的力量,舌头的柔软使其得以长久留存,这不禁让我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场景,在人际交往中,柔和的言辞往往比尖锐的话语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句温和的问候、一次耐心的倾听、一番委婉的建议,都如同柔软的舌头,在不经意间化解矛盾,温暖人心,那些懂得以柔克刚的人,总能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收获和谐与友谊。

在职场中,柔和的态度也能为我们赢得更多机会,面对同事的失误,严厉的指责或许能一时彰显自己的正确,但却可能引发他人的反感与抵触,而以温和的方式指出问题,给予对方理解与鼓励,不仅能帮助同事改进,还能树立自己良好的团队形象,正如水之就下,以柔能克刚,以弱可胜强,柔和的力量看似无形,却能穿透坚硬的壁垒,抵达人心深处。

反观“刚”的一面,牙齿的坚硬虽曾看似强大,却最终率先脱落,这让我想到了生活中那些过于刚硬、固执己见的人,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毫不妥协,如同坚硬的牙齿,在与人碰撞时,往往容易引发冲突与伤害,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他们不懂得适时变通,不懂得柔软处世,结果可能是四处碰壁,难以达成所愿。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项羽刚愎自用,不听从谋士的建议,最终在垓下之战中惨败,自刎乌江,而刘邦则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懂得审时度势,以柔和的策略笼络人心,最终成就帝业,刚与柔,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结局,这无疑是对我们的深刻警示。

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柔”就完全优于“刚”,在某些关键时刻,我们同样需要坚定的意志和刚强的品质,比如面对原则问题,我们绝不能退缩,必须像坚硬的牙齿一样坚守底线,只有刚柔并济,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出精彩的篇章。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学会在刚柔之间找到平衡是至关重要的人生智慧,在生活中,我们要以柔和的心态对待他人,包容差异,理解他人的不足,也要保持内心的刚强,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轻易放弃,勇往直前,就像太极,刚柔相济,动静结合,方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将这种智慧运用到工作中,我们既要以柔和的态度与同事合作,又要在面对工作挑战时展现出刚强的毅力和决心,在团队协作中,尊重他人的意见,善于沟通协调,以柔凝聚团队力量;在个人成长中,勇于突破自我,敢于承担责任,以刚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在社会层面,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需要刚柔并济的治理理念,在外交上,以柔和的姿态倡导和平、合作、共赢,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在维护国家++和核心利益时,又要坚定立场,毫不退缩,展现出刚强的一面。

《齿亡舌存》的故事虽短小,却蕴含着无尽的人生哲理,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明白刚柔相济的处世之道,品味其中的智慧与韵味,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将这份智慧融入生活的点滴,以更加从容、智慧的姿态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

标签: #齿亡舌存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