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瘾模型》读后感
📚《上瘾模型》是一本深入浅出地解析了互联网产品如何让人上瘾的书籍,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打开了一扇窗,看到了那些让人沉迷的APP背后的秘密,以下是我的一些读后感。
🔍 书中提到的“上瘾模型”让我对互联网产品的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将上瘾模型分为四个阶段:触发、行动、多巴胺奖励和投入,这四个阶段环环相扣,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对产品的依赖。
🎯 在触发阶段,产品通过推送消息、个性化推荐等方式,激发用户的兴趣和好奇心,微信朋友圈的“附近的人”功能,就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策略,让用户产生探索的欲望。
🏃♂️ 进入行动阶段,用户开始实际使用产品,这时,产品需要提供简单易用的界面和功能,让用户能够轻松上手,以抖音为例,其简洁的操作界面和丰富的内容,使得用户能够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 多巴胺奖励阶段是上瘾模型的核心,当用户在产品中完成某个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时,大脑会释放多巴胺,产生愉悦感,这种愉悦感会促使用户继续使用产品,以获得更多的奖励。
💪 投入阶段是用户对产品产生情感依赖的阶段,这时,用户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产品上,甚至为了产品放弃其他娱乐活动,一些游戏玩家为了升级角色,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
🤔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上瘾模型并非完全负面的,合理利用上瘾模型,可以帮助产品吸引用户,提高用户粘性,但同时也需要警惕,过度依赖上瘾模型可能会导致用户沉迷,影响身心健康。
🌟 《上瘾模型》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籍,它不仅揭示了互联网产品设计的秘密,还让我们对上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更加关注产品的设计,避免陷入上瘾的陷阱。🚫🔒
💡 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作为用户,我们应该理性对待各种产品,避免过度依赖,毕竟,生活不仅仅是屏幕上的世界,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我们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