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读书

读李广事例有感,命运的无常与坚守的力量

tysppf.com240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的这句诗,让李广的名字穿越千年岁月,依旧熠熠生辉,李广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其英勇无畏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他的命运却充满了坎坷与无奈,读罢李广的事例,心中感慨万千,诸多感悟涌上心头。

李广的一生,可谓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征战史,他出身于世代将门,自幼便习得一身精湛的骑射本领,汉文帝时期,匈奴大举入侵,李广以良家子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其作战勇猛,斩杀众多敌人,被汉文帝赞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这句评价,仿佛为李广的一生定下了基调,他虽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却始终未能封侯,命运的捉弄如影随形。

在汉武帝时期,李广迎来了他军事生涯的高光时刻,也经历了最为惨痛的失败,元光六年,汉武帝派遣四路大军出击匈奴,李广率一万骑兵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李广军被击败,他自己也受伤被俘,匈奴骑兵将他放在两马间的网兜里,行十余里,李广佯装死去,趁其不备,突然飞身夺得匈奴少年的马,疾驰而归,这一传奇经历,展现了他过人的胆识与机智,令人惊叹不已,但随后,他因兵败而被朝廷治罪,赎为庶人。

此后,李广虽闲居在家,但他那颗渴望驰骋疆场、抗击匈奴的心从未停止跳动,元狩四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李广多次请求出征,汉武帝最终答应了他,此次出征,卫青为主帅,李广随大将军卫青出征抗击匈奴,卫青从俘虏口中得知单于的驻地,便亲自率领精兵去追逐单于,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合并军出东道,东道偏远且水草少,李广等人迷失了道路,未能如期与卫青会师,卫青派人去责问李广迷路的情况,李广对部下说:“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言罢,自刎而死,一代名将,就这样落幕,令人扼腕叹息。

李广一生未能封侯,究其原因,固然有命运的捉弄,但也有他自身性格与决策的因素,他为人清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士兵都愿意为他效命,他过于自负,行军作战缺乏周密的计划,常常凭借个人的勇猛去冲锋陷阵,例如在与匈奴的多次交战中,他往往不考虑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和地形等因素,贸然出击,这使得他多次陷入险境,而且他治军宽松,行军无部伍行阵,舍止不击刁斗自卫,幕府文书简约,虽然士兵们爱戴他,但这种治军方式在正规的战争中却存在一定的隐患。

从李广的事例中,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命运的无常,他一生征战无数,却始终未能实现封侯的梦想,最终含恨自刎,他的遭遇让我们明白,人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即便你有满腔的热血和卓越的才能,也不一定能得到命运的垂青,但命运的无常并不能成为我们放弃的理由,李广虽历经坎坷,却从未放弃过抗击匈奴的信念,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这种坚守的力量令人动容。

他的坚守,不仅是对国家的忠诚,更是对自己理想的执着追求,在面对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时,他没有选择退缩,而是一次次地重新站起,奔赴战场,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有时候努力了很久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就如同李广一生未能封侯一样,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气馁,要像李广一样坚守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

李广的事例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他的悲剧提醒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能只凭借个人的勇气和++,还需要有理性的思考和周密的计划,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完善自己的性格,避免因自身的缺陷而导致失败,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实现自己的价值。

李广的事例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命运的无常与坚守的力量,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低头,在追求梦想时不懈怠,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让我们铭记这位伟大的将领,从他的经历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勇敢地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向着心中的目标奋勇前行💪。

标签: #李广事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