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讲的是周厉王在位时,由于他的残酷统治,人们都不敢说话,路上相见也只能以眼神示意,史称“道路以目”,大夫芮良夫劝谏厉王不要这样做,以免使百姓不再信任朝廷,厉王不但不听,还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将山林湖泽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平民进入谋生,芮良夫极力劝谏厉王,但厉王根本听不进去,反而觉得芮良夫阻碍了他的“大业”,将芮良夫赶出了朝廷。
此后,百姓在路上遇到厉王,只能敢怒不敢言,厉王以为百姓真的不敢说话了,非常得意,对芮良夫说:“我能消除百姓对我的怨恨,你看怎么样?”芮良夫回答说:“大王这样做只能是把他们的怒气隐藏起来,而且像防川一样,一旦决口,就再也无法收拾了,治水要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民要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做才会消除隐患。”厉王对此不以为然,仍然我行我素。
后来,百姓终于忍无可忍,发动了起义,将厉王流放到彘地(今山西霍县东北),这就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和“不可救药”这两个成语的来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统治者,不能闭目塞听,更不能压制民意,而应该倾听百姓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否则,一旦民意沸腾,就会像洪水一样无法控制,最终导致国家的灭亡。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固执己见,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就会像周厉王一样,最终走向失败,只有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才能避免走向无可救药的地步。
在现代社会,这个故事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一个民主社会中,政府应该尊重民意,倾听人民的声音,为人民谋福利,人民也应该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只有政府和人民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 成语 | 无可救药 |
|---|---|
| 拼音 | wú kě jiù yào |
| 解释 | 病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
| 出处 | 《诗经·大雅·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
| 近义词 | 病入膏肓、不可救疗、气息奄奄 |
| 反义词 | 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起死回生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无可救药”的人或事,有些人固执己见,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总是自以为是,最终导致失败;有些人沉迷于不良习惯,如吸烟、酗酒、赌博等,无法自拔,最终危害自己的健康;有些人犯罪成性,无法悔改,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些人或事就像故事中的周厉王一样,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我们也不能轻易地放弃这些人或事,我们应该尝试用各种方法来帮助他们,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变自己的行为,我们可以通过沟通、劝导、教育等方式来帮助他们,让他们重新走上正轨。
《无可救药》这个成语故事让我深受启发,它告诉我们,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我们也要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正,避免走向无可救药的地步。
标签: #无可救药成语故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