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的《秋》,宛如一幅细腻描绘秋日景致与人间世相的长卷,徐徐展开,让读者沉浸于那个特定时代的氛围中,感受着秋的萧瑟与生命的律动。
书中开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便引人入胜,“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趣味干燥呢,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可是一点影响也没有,邻舍儿啼人闹弦歌杂作的深夜,街上轮震石响邪许并起的清晨,无论你靠着枕头听,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一丝秋虫的声息,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困的宏大的清亮的声音淹没了,以致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本没有秋虫这东西,啊,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居留的地方!”这段文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秋的寂静与清冷,让人仿佛能看到那毫无生机的景象,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寂寥。
随着故事的推进,书中人物的命运在这秋意中徐徐展现,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为了生存苦苦挣扎,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无不牵动着读者的心弦,文中对农妇劳作场景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她的脸上是温和的,她的眼光是柔顺的,她的嘴角常浮着笑意,但是现在她脸上的温和没有了,眼光里的柔顺没有了,嘴角的笑意也没有了,她的脸是紧绷绷的,眼光是直勾勾的,嘴角是向下撇的,她的手是粗糙的,她的脚是肿大的,她的腰是弯曲的,她的背是伛偻的,她的头发是蓬乱的,她的衣服是破旧的,她的鞋子是露趾的,她的手上拿着一把锄头,她的脚边放着一只竹篮,竹篮里装着一些青菜和萝卜,她弯着腰,低着头,在菜地里除草。”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我们能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生活的困苦,他们在秋的收获季节里,收获的却更多是生活的无奈与艰辛😟。
而书中对于社会现象的批判也犀利而深刻,在那个看似平静的秋日表象下,隐藏着诸多社会矛盾与问题,人们在传统礼教的束缚下,过着压抑而麻木的生活,作者借人物之口,发出了对这种不合理社会现状的质问与呐喊。“世界是这么大,为什么要把我挤在这一角里?为什么不许我走到我所要去的地方?为什么不许我做我所要做的事?”这种对自由与平等的渴望,在秋的沉闷氛围中显得尤为强烈💪。
读完《秋》,仿佛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在秋意浓浓的画卷中,看到了人生的百态与社会的种种弊病,它让我们明白,秋天不仅是自然季节的更替,更是社会变革与人生起伏的映照,我们应从书中汲取力量,珍惜当下的生活,勇敢地去追求美好的未来🌈。
标签: #《秋》叶圣陶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