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读书

读朱自清儿女有感,于平凡中洞察深沉父爱

tysppf.com270

朱自清的《儿女》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散文,读罢此文,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被作者带入了那个充满烟火气又满溢温情的家庭世界。

文章开篇,朱自清便以一种略带调侃的语气写道:“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想起圣陶喜欢用的‘蜗牛背了壳’的比喻,便觉得不自在,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要剥层皮呢!’更有些悚然了。”寥寥数语,将初为父亲的那份既喜悦又略带压力的复杂心情生动地展现出来,这让我不禁想到,每个新生命的降临,对于父母而言,都是一份甜蜜的负担,从此生活便有了更多的牵挂与责任。

在文中,朱自清详细描述了几个儿女的不同性格与趣事,阿九是他最钟爱的儿子,“阿九是个伶俐的孩子,他从去年起就开始学说话,我也没有见过像他这样发育得快的。”阿九的活泼可爱跃然纸上,他对父亲的依赖,那些天真无邪的举动,都让人忍俊不禁,当阿九拉着朱自清的手,要他讲故事时,那场景充满了温馨与亲昵,这不禁让我回忆起自己小时候与父母相处的点滴,孩子对父母的那种信任与依赖,是世间最纯粹的情感纽带。

而阿菜,那个“既长得快,又生得胖”的女儿,她的调皮捣蛋也给家里增添了不少乐趣。“她去年在后园里种了两颗玉蜀黍,离地三四尺,还不曾开花,就被我给拔去了,今年又种了几颗,也还未长大,又被她给拔去了。”阿菜的天真好奇,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虽然有时显得有些莽撞,但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让我明白,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这样,充满了好奇与尝试,他们在不断地犯错与改正中逐渐认识这个世界。

朱自清对儿女们的爱,并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宠溺,而是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他会因为阿九的一句“我不好好儿走,那些铺路的伯伯叔叔们要生气的”,而对自己走路姿势变得格外注意;会因为阿菜的活泼好动,而在她摔倒时格外心疼,这种细腻的情感,让我深深感受到父爱的深沉与内敛,它不像母爱那般热烈直白,却如涓涓细流,默默滋润着孩子的心田。

在文章中,朱自清还回忆了自己小时候与父亲的相处,以及自己成为父亲后的一些感悟,他写道:“我小时候,家里人都不大爱我,所以我的脾气很坏,好勇斗狠,是个混小子,记得我在十三四岁的时候,跟着一群同学和一个先生,到杭州去游玩,那先生教我读《孟子》,我似懂非懂,只是跟着他念,念了不多久,便觉得有些厌烦了,先生说,‘孟子说的,人之初,性本善,你只要记住这句话,将来长大了,自然会明白的。’我当时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只是觉得先生说得很有道理,后来,我渐渐长大,经历了许多事情,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这段回忆不仅展现了朱自清成长过程中的迷茫与困惑,更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父爱的渴望,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更好的父亲,给予儿女们他未曾得到过的爱与关怀。

读完《儿女》,我对父爱的理解更加深刻了,父爱是一种默默的付出,是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默默守护,它可能不会时刻挂在嘴边,但却体现在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之中,就像朱自清,他为了儿女们努力改变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自己的方式去关爱他们,这种父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

这篇文章也让我反思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常常忽略了父母的付出,总是理所当然地享受着他们的爱,当我们自己成为父母后,才会真正体会到那份责任与艰辛,我们应该更加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多一些理解与关爱,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追悔莫及。

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的情感变得越来越淡漠,我们常常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忽略了身边最亲近的人,而朱自清的《儿女》,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珍贵,它提醒着我们,无论生活多么忙碌,都不要忘记关心家人,珍惜那份血浓于水的情感。

《儿女》是一篇触动人心的佳作,它以朴实的文字,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一个父亲对儿女深深的爱,读罢此文,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更加懂得珍惜亲情,感恩父母,愿我们都能从这篇文章中汲取力量,用爱去温暖家人,让家庭成为我们永远的避风港💕。

标签: #儿女读后感朱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