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中国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性著作。《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时代特征,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小说的巨大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红楼梦》的结构,在以往传统小说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重大突破,它以改变了传统小说叙事结构的方式,以贾府这样一个家庭的兴衰变迁作为故事的框架,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沉浮来展示社会万象,人生百态,曹雪芹在开篇第一回即明确交代了该书创作的宗旨是“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这与中国传统文学重“事”的观念是一脉相承的,作者将家族兴衰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通过对众多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对他们之间关系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生活画卷和人性的复杂性。《红楼梦》的人物塑造,也是这部小说的艺术特色之一,作者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们各具特色,性格鲜明,如贾宝玉的叛逆、林黛玉的敏感、薛宝钗的稳重、王熙凤的泼辣等,这些人物形象不仅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更是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扭曲。《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是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作者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作者还善于运用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使语言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红楼梦》的语言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巨著,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通过阅读《红楼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封建社会的生活画卷和人性的复杂性,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人生境界。
标签: #艺术特色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