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读书

读野草有感,在黑暗中探寻生命的微光

tysppf.com1500

《野草》,这部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宛如一座深邃而神秘的精神宝库,每一次翻阅都能让人感受到灵魂的震颤与思想的启迪,初读《野草》,便被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所吸引,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而又真实的世界,那里有挣扎、有呐喊、有希望,更有对生命本质的不懈追问。

《野草》创作于“五四”退潮时期,社会的黑暗、民族的苦难以及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让鲁迅先生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与彷徨,在这个时期,他以犀利的笔触和敏锐的洞察力,用象征、隐喻等手法,借野草等自然意象,抒发内心复杂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书中的篇章各具特色,每一篇都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秋夜》开篇便营造出一种肃杀而又神秘的氛围:“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简洁的文字,却蕴含着无尽的孤独与寂寥,那两棵枣树,仿佛是鲁迅先生孤独而倔强的灵魂象征,在黑暗的夜空下,默默坚守,对抗着无边的黑暗。“奇怪而高的天空,金黄的圆月,鬼眨眼的星星,不知冻了多少夜的小红花,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眨着许多蛊惑的眼睛。”这段描写将秋夜的景象刻画得如此生动而诡异,让人感受到一种压抑的氛围,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恶劣与腐朽。

《影的告别》则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鲁迅先生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然而我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如在黑暗里沉没。”影的告白,正是鲁迅先生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他身处光明与黑暗的边缘,既不愿与黑暗同流合污,又对光明的未来感到迷茫,这种彷徨与挣扎,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普遍的精神状态,也是鲁迅先生对社会变革艰难性的深刻洞察。

《死火》讲述了一个关于“死火”从冻结到复苏,最终与作者一同走出冰谷的故事。“死火”象征着那些被黑暗势力压抑、束缚的进步力量,它原本被冻结在冰谷中,看似毫无生机,但在与作者的对话中,它逐渐苏醒,并渴望燃烧,当它决定与作者一起走出冰谷时,面临着被烧完或冻灭的命运,但它依然决然地选择了燃烧,这一情节展现了鲁迅先生对革命力量的赞美与对斗争精神的推崇,即使前路充满未知与危险,也要勇敢地投身于变革之中,为了光明而奋斗。

《野草》中还有许多篇章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希望》一文,鲁迅先生写道:“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这句话看似矛盾,却道出了生命的真谛,在绝望中坚守希望,在希望中面对绝望,这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态度,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挫折与困境,感到绝望无助,但正是因为心中还有一丝希望,我们才能够继续前行,鲁迅先生以其深刻的思想,让我们明白,希望与绝望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过客》描绘了一位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向何处去的过客形象,他在旅途中不断前行,尽管疲惫不堪,伤痕累累,但依然坚定地走着,他对小女孩说:“从我还能记得的时候起,我就只一个人,我不知道我本来叫什么,我一路走,有时人们也随便称呼我,各式各样地,我也记不清楚了,况且相同的称呼也没有听到过第二回。”过客的孤独与迷茫,正是鲁迅先生自身精神世界的写照,他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始终是一个孤独的行者,但他从未放弃对未知的追寻,这种对生命意义的执着探索,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也要勇敢地面对未知,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

读完《野草》,我深刻地感受到鲁迅先生思想的深邃与伟大,他以笔为剑,刺破黑暗的夜空,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和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他也在作品中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鼓励我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勇敢地追求光明。

在当今社会,虽然我们已经远离了鲁迅先生所处的那个黑暗时代,但《野草》所蕴含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依然会面临各种困难与挑战,依然会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挣扎,只要我们心中有希望,有信念,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野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能够在困境中崛起,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野草》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人性、关于社会的启示录,它让我们在喧嚣浮躁的现代社会中,静下心来,反思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它教会我们要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批判不公,同时也要坚守内心的善良与正义,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再次翻开《野草》,那些充满力量的文字依然能够触动我的心灵,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与鲁迅先生的灵魂对话,让我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断成长,我相信,《野草》的魅力将永远不会消逝,它将继续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地前行,追寻那属于自己的生命之光🌞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让我们以鲁迅先生为榜样,在平凡的生活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份温暖与希望✨

标签: #野草立论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