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总是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如同一杯淡淡的清茶,初尝时或许觉得平淡,细品之下却满是回甘,他的《豆腐》一文,便是这样一篇能让人在平凡事物中寻得无尽趣味的佳作,读完这篇文章,我仿佛跟随先生的笔触,走进了一个充满烟火气的豆腐世界,领略了豆腐的百般风情。
文章开篇,汪曾祺先生便写道:“豆腐点得比较老的,为北豆腐,听说张家口地区有一个堡里的豆腐能用秤钩钩起来,扛着秤杆走几十里路,这是豆腐么?点得较嫩的是南豆腐,再嫩即为豆腐脑,比豆腐脑稍老一点的,有北京的‘老豆腐’和四川的豆花,比豆腐脑更嫩的是湖南的水豆腐。”寥寥数语,便将豆腐的种类介绍得清清楚楚,让读者对豆腐这个看似普通的食材有了更为细致的认识,这种平实而准确的叙述方式,正是汪曾祺先生文字的魅力所在,他总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勾勒出事物的轮廓,让读者一目了然。
在介绍完豆腐的种类后,汪曾祺先生接着描述了豆腐的制作过程,他写道:“豆腐的做法多矣,最简便的是:买一块豆腐,冲洗一下,揭去豆腐皮,切成一寸见方的小块,放在碗里,浇上酱油、香油、醋,撒上一点葱花,就可以吃了,这就是‘小葱拌豆腐’。”这段描写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块鲜嫩的豆腐摆在眼前,只需简单的调味,便能成就一道美味的小菜,先生对细节的把握十分精准,从豆腐的处理到调料的搭配,都描绘得细致入微,让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那豆腐入口时的嫩滑与鲜香。
除了“小葱拌豆腐”,汪曾祺先生还介绍了许多其他与豆腐有关的菜肴,如“鲫鱼脑烩豆腐”“麻婆豆腐”“家常豆腐”等,每一道菜的描述都充满了画面感,让人垂涎欲滴,在描写“鲫鱼脑烩豆腐”时,先生写道:“用小刀子把鲫鱼的脑壳劈开,把鲫鱼脑挖出,放在碗里,把豆腐切成小块,用开水焯一下,捞出来,放在鲫鱼脑碗里,再放一点火腿片、香菇片,加一点鸡汤,蒸二十分钟左右,就好了,这道菜的特点是豆腐非常嫩,鲫鱼脑非常鲜。”通过先生生动的描写,我仿佛看到了那道菜出锅时的样子,白++嫩的豆腐上点缀着鲜美的鲫鱼脑,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在欣赏完各种豆腐菜肴后,汪曾祺先生又提到了豆腐在民间的一些有趣的吃法,他写道:“我的家乡有一个风俗,过年时家家都要吃+++,+++捏成小饼,加一点葱花,在油锅里煎一煎,很好吃。”这种独特的吃法让我感受到了民间饮食文化的质朴与趣味,先生通过讲述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展现了豆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食材,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
读完《豆腐》一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汪曾祺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独特见解,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豆腐的千姿百态,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豆腐的魅力,他也通过对豆腐的描写,展现了生活中的平凡与美好,正如他所说:“生活,是很好玩的。”在他的笔下,一块小小的豆腐也能成为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让人回味无穷。
豆腐,看似平凡无奇,却在汪曾祺先生的笔下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它可以是一道美味的菜肴,给人带来味觉上的享受;也可以是一种生活的象征,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记忆,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美好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平凡的事物之中,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其中的乐趣。
让我们跟随汪曾祺先生的脚步,走进生活的角落,去品味那一块块豆腐所蕴含的无尽韵味,去感受生活中那些平凡而又珍贵的美好瞬间吧😃,因为,生活就像一块豆腐,看似简单,却有着千般滋味,等待着我们去细细品尝🧐。
标签: #汪曾祺《豆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