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先生的《花脸》,宛如一幅细腻的民俗画卷,缓缓铺展在读者眼前,将我们带回那充满童趣与欢乐的旧日时光,初读此文,仿佛被一种无形的魔力牵引,沉浸其中难以自拔,合上书页,心中仍久久回荡着那份独属于童年的热烈与纯真。
文章开篇,便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我”对花脸的痴迷,那“大红脸、金黄脸、紫脸、白脸、黑脸,还有那花脸”,光是罗列这些色彩斑斓的脸谱,便让人心生向往,仿佛看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奇妙世界,在孩子的眼中,花脸不仅仅是一种戏曲角色的扮相,更是勇气、力量与神秘的象征。“我”对花脸的喜爱,如同干渴的土地渴望甘霖,迫不及待地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花脸,这种对花脸的极度热爱,为后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孩子内心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望。
当“我”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花脸时,那种喜悦简直难以言表。“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地吊起,头上边凸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这段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花脸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通过对花脸外貌的精心刻画,不仅展现了花脸的独特魅力,更传达出“我”对它的珍视与喜爱,此时的“我”,满心都是对这个花脸的喜爱,迫不及待地想要向全世界展示它。
戴上花脸的“我”,瞬间感觉自己仿佛变了一个人。“我激动得几乎不能自持,我在镜子前面转来转去照,哪儿还像个在台上撒尿拉屎的小丑,我是个有张飞黑脸的大花脸!”这种从平凡到英雄的转变,生动地描绘出孩子内心的渴望与幻想,在孩子的世界里,花脸赋予了他们超越年龄的勇气与自信,让他们能够短暂地逃离现实的束缚,进入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英雄世界,这种心理的转变,真实而动人,让每一个读者都能回忆起自己童年时那些充满幻想的瞬间。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戴着花脸闯祸的情节更是让人忍俊不禁。“我”仗着脸上的花脸,在厨房大闹天宫,吓得大家不轻,这段描写充满了童趣,将孩子的天真无邪与调皮捣蛋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以为有了花脸就可以无所畏惧,却没想到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一场小小的混乱,正是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行为,构成了童年生活中最珍贵的回忆,它们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眼中的世界,简单而纯粹,充满了无尽的欢乐与惊喜。
在闯祸之后,“我”的心情从兴奋转为忐忑。“我”担心父亲会惩罚自己,那种小心翼翼的心理描写得十分细腻。“我”不敢看父亲的眼睛,默默地等待着暴风雨的降临,而父亲的反应却出人意料,他并没有严厉地斥责“我”,而是给“我”讲了关公的故事,父亲的讲述,让“我”对花脸和关公的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关公在父亲的口中,是忠义、勇敢的象征,他的故事让“我”明白了真正的英雄不仅仅是外表的威武,更是内心的坚守与担当,这一段情节,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更让“我”的人物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从一个单纯喜爱花脸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对英雄品质有了初步认识的少年。
文章的结尾,“我”对花脸的情感已经不再仅仅是喜爱,更多的是一种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与珍视。“往后,人就长到十多岁,上万花筒的花脸自然也戴过百十回,非但没再出过岔子,还有人夸我有子龙上将的气度,但自今一想,似乎那便是我人生的华彩乐章了。”这段文字,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感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那些曾经带给我们欢乐与梦想的花脸,也渐渐成为了记忆中的一抹亮色,正是这些美好的回忆,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成长的道路,让我们在岁月的流转中,始终保持着一颗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心。
读完《花脸》,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我们没有如今琳琅满目的玩具和电子产品,但却有着无尽的欢乐与想象,一根树枝可以成为我们的宝剑,一块泥巴可以捏出各种新奇的造型,而一个小小的花脸面具,更是能让我们沉浸在英雄的世界里无法自拔,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却承载了我们童年最珍贵的情感,它们是我们与过去时光的纽带,让我们在回首往事时,能够感受到那份纯真与美好。
冯骥才先生用他细腻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童趣的童年画卷。《花脸》不仅仅是一篇关于童年回忆的文章,更是对人性中那份纯真与勇气的赞美,它让我们看到,即使岁月流转,生活变迁,我们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童年的怀念,永远不会褪色,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忙于追逐功名利禄,忽略了身边那些微小而真实的幸福,而《花脸》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找回那份被遗忘的童真。
希望每一个读者都能走进《花脸》的世界,去感受那份独属于童年的热烈与纯真,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偶尔停下脚步,回忆一下那些美好的旧时光,让心中的那份童真永远熠熠生辉🎈,因为,童年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它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会忘记那份最初的美好🌈。
标签: #冯骥才花脸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