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读书

读荀子有感

tysppf.com1380

《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的著作,这部经典之作犹如一座蕴含丰富智慧的宝库,等待着后人去探寻、去领悟,近期读完《荀子》,我深受启发,仿佛经历了一场与古代贤哲的思想对话,心中感慨万千。

荀子,名况,字卿,他生活在战国这一风云变幻、百家争鸣的时代,彼时,社会动荡不安,各种思想流派相互碰撞、交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同时又批判地吸收了其他学派的观点,形成了自己独特而系统的思想体系。

书中开篇便让我感受到荀子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他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人生来就有贪图私利、追逐欲望的倾向,这与孟子所倡导的“性善论”截然不同,初读此观点,我心中满是疑惑:为何荀子会认为人性本恶呢?带着这份疑惑,我继续深入研读,荀子举例说:“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生而礼义文理亡焉。”意思是说,人的本性如果顺着它发展,就会出现争夺、残贼、++等恶行,而辞让、忠信、礼义文理等美德就会消失,他通过对人的本能欲望和行为表现的分析,揭示了人性中恶的一面。

荀子的“性恶论”并非是要宣扬人性的堕落和无可救药,而是意在强调后天教育和礼仪规范的重要性,他认为,正是因为人性本恶,所以才需要通过教育和礼仪来引导人们弃恶从善,在荀子看来,“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里的“伪”并非虚伪之意,而是指人为的努力、后天的加工,他主张通过“化性起伪”,即通过后天的学习和修养,改变人的本性,使人具备善良的品德和行为,这种观点让我认识到,人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取决于先天的本性,更在于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一个人即使生来具有一些不良的本性,但只要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遵循礼仪规范,就能够逐渐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荀子对学习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他在《劝学》篇中说道:“学不可以已。”这句话简洁而有力地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性,荀子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进步的过程,就像“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如同堆积土石可以形成高山,汇聚水流能够成为深渊一样,积累善行才能养成高尚的品德,从而达到智慧通明、具备圣人之心的境界,他还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来鼓励人们要有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即使是坚硬的金石也能够雕刻成功。

在学习方法上,荀子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见解,他强调要善于借助外界的力量,“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段话通过对比思考和学习、踮脚远望和登高博见、顺风呼喊和借助车马舟楫等事例,生动地说明了借助外界条件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的思考和努力,还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和工具,向他人学习,借鉴前人的经验,这样才能拓宽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荀子也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他认为学习应该涵盖多个方面,包括道德修养、知识技能、礼仪规范等。“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并用礼来约束自己,这样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这告诉我们,学习不仅要追求知识的丰富,还要注重品德的修养和行为的规范,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

除了人性论和学习观,荀子的政治思想也颇具特色,他主张“隆礼重法”,认为礼和法是治理国家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礼是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的秩序;法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它能够惩罚违法行为,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荀子认为,只有将礼和法相结合,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他强调了礼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认为遵循礼义是国家兴盛的根本,违背礼义则会导致国家的灭亡。

在荀子所处的时代,各国纷争不断,社会秩序混乱,他的“隆礼重法”思想正是针对这种现实状况提出的,他希望通过加强礼义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规范;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惩罚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稳定,这种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治理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在现代社会,我们既要加强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又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治建设,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正常秩序。

读完《荀子》,我仿佛穿越时空,与这位古代思想家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他的思想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在人性、学习、政治等方面的认知之路,荀子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让我明白,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内心,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塑造更好的自己;他对学习的独到见解为我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和方法,让我更加坚定了终身学习的信念;他的政治思想则让我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繁荣稳定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有效的治理手段。

这部经典著作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其文字表达也简洁有力、逻辑严密,荀子善于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例如在阐述学习的重要性时,他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比喻学生可以超越老师,后人可以胜过前人,这种形象的比喻让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让人印象深刻,又如在论述礼的重要性时,他说:“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通过将礼比作权衡、绳墨,生动地说明了礼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礼的作用。

《荀子》这部经典著作犹如一座巍峨的思想丰碑,它承载着荀子的智慧和心血,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这部书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其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让我们以荀子为榜样,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努力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也要传承和弘扬荀子的思想,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读完《荀子》,我深感自己收获颇丰,它将激励我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行,去追求更高的境界和更美好的生活💪。

标签: #荀子读后感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