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读书

古韵悠悠润童心—古诗亲子读后感

tysppf.com150

古诗,犹如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穿越千年岁月,闪耀着智慧与情感的光芒,我与孩子一同沉浸在古诗的世界里,感受着古人的才情与诗意,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与启发,也由此引发了诸多亲子共读古诗后的深刻感悟。

古诗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古今中外的情感世界,当我们与孩子共读李白的《静夜思》时,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简单诗句,瞬间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的画面,孩子好奇地问我:“为什么诗人看到月亮就想家了呢?”我耐心解释道:“月亮常常寄托着人们的思念之情呀,李白身处异乡,看到那皎洁的月光,就不由得想起远方的家乡。”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之光,那一刻,我深切体会到古诗能够触动孩子内心最柔软的角落,让他们对情感有了最初的懵懂感知,通过古诗,孩子开始明白,原来古人的情感与我们是相通的,思乡之情、离别之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跨越时空的情感,在古诗中找到了共鸣。

古诗也是一部百科全书,涵盖了历史、地理、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读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我们仿佛置身于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感受到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孩子不禁发问:“为什么会打仗呢?打仗会怎么样?”我便借此机会给孩子讲述唐朝那段动荡的历史,让他了解到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的珍贵,一首古诗,不仅让孩子领略了诗歌的艺术魅力,更打开了一扇了解历史的窗口,又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寥寥数字,便勾勒出了塞外大漠雄浑壮阔的景象,孩子对诗中描绘的奇特风光充满了向往,我便和他一起查阅资料,了解古代边疆的地理风貌和人文风情,在共读古诗的过程中,孩子的知识储备不断丰富,视野也逐渐开阔,对世界的认知不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延伸到了更为广阔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

古诗更是培养孩子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的绝佳教材,古诗的语言优美精炼,韵律和谐动听,每一首都是艺术的杰作,在与孩子共读时,我们会逐字逐句地品味诗句的精妙之处,读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那清新自然的笔触,将采莲少女与荷叶荷花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孩子被诗中的美景所吸引,我便引导他感受诗句的色彩美、意境美和节奏感,我们一起朗读,体会诗句的韵律之美,感受古诗独特的音乐魅力,通过反复诵读和品味,孩子对语言的敏感度不断提高,逐渐学会了欣赏文字的美,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写作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哲理,也在滋养着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拥有更加细腻的情感和更加深邃的思想。

亲子共读古诗,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一起讨论诗句的含义,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想法,孩子的一些独特见解会让我眼前一亮,也让我重新审视这些经典之作,有一次读苏轼的《题西林壁》,孩子突然说:“妈妈,我觉得诗人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庐山,看到的样子不一样,就像我们看一件东西,从不同角度看也不一样。”那一刻,我为孩子能够从古诗中领悟到这样的哲理而感到惊喜,这种亲子间思想的碰撞,让共读古诗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意义,我们在古诗的陪伴下,相互倾听,相互理解,亲子关系也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亲密无间。

在亲子共读古诗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有些古诗的含义较为晦涩难懂,孩子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这时,我会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或者结合故事、图片等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孩子的注意力有时难以长时间集中,为了让共读更加顺利,我会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如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回顾这段与孩子共读古诗的时光,心中满是温暖与欣慰,古诗如同一股清泉,润泽着孩子的心田,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拥有了一份独特的精神滋养,它不仅让孩子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在亲子之间搭建起了一座充满爱与智慧的桥梁,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愿继续与孩子携手漫步在古诗的花园中,品味更多的诗意人生,让这份美好的文化传承在亲子共读中延续下去,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相信在古诗的陪伴下,孩子的童年会充满诗意与梦幻,他们的人生也将因这份文化底蕴而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继续在古诗的世界里遨游,共同收获成长的喜悦与感动吧🎉!

标签: #古诗亲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