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读书

读彷徨片段有感,于灰暗里寻微光,在彷徨中觅希望

tysppf.com450

《彷徨》是鲁迅继《呐喊》之后的又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他从1924年至1925年所作的11篇小说,这些作品如同一幅幅细腻而深刻的社会画卷,描绘了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社会的种种风貌,展现了在时代变革浪潮中人们的迷茫、挣扎与觉醒,当我翻开这本书,沉浸于其中的片段时,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动荡不安却又充满希望曙光的年代,心中感慨万千。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都像是一颗独特的星辰,散发着微弱却又引人深思的光芒,在《祝福》里,祥林嫂的命运令人唏嘘不已😢,她勤劳善良,却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不断遭受苦难,丧夫丧子的打击让她的精神世界逐渐崩塌,最终在人们冷漠的祝福声中走向死亡,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整个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和压迫的缩影,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旧时代女性的无奈与悲哀,也深刻体会到了封建礼教的腐朽与残酷,它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紧紧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让人无法挣脱,只能在痛苦中渐渐沉沦。

《孔乙己》则以一种辛辣的笔触刻画了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形象🤓,孔乙己自命清高,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却又穷困潦倒,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他满口之乎者也,却在现实面前屡屡碰壁,在咸亨酒店里,他是人们嘲笑的对象,却又试图用自己仅有的一点知识来维护可怜的尊严,他的结局是悲惨的,最终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只留下那个破旧的柜台和他曾经站立过的地方,孔乙己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异化,它让人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我的正确认知,成为了社会的牺牲品,这种制度不仅造就了无数像孔乙己这样的悲剧人物,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除了对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度的批判,《彷徨》中还有一些作品展现了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迷茫与挣扎。《在酒楼上》的吕纬甫,曾经也是一个热血青年,怀揣着理想和抱负,生活的挫折让他逐渐变得消沉,最终成为了一个敷衍度日的人,他的经历让我不禁思考,在现实面前,我们是否也会像他一样,逐渐失去初心,随波逐流?人生的道路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常常会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遭遇挫折和困难,有时候会感到疲惫和迷茫,甚至怀疑自己最初的选择是否正确,吕纬甫的故事提醒着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本心,要坚守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

在这些灰暗的故事中,也偶尔透露出一丝希望的曙光。《伤逝》中的子君和涓生,勇敢地追求自由恋爱,冲破了封建家庭的束缚,迈出了走向新生活的第一步💑,他们的爱情故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虽然最终以悲剧收场,但他们为了爱情敢于反抗的精神,却给人以鼓舞和力量,他们的经历让我明白,即使身处困境,也要有勇气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去挑战不合理的制度和观念,尽管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但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成为了更好的自己,也为社会的进步贡献了一份力量。

读《彷徨》的片段,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道微弱的光线,照亮了那个时代的一角,也引发了我对当下生活的深刻思考🤔,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与鲁迅所处时代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但人性的弱点、社会的问题依然存在,我们是否也会在繁华喧嚣中迷失自我?是否也会对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视而不见?这些问题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物质享受,而应该更加关注内心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我们要从鲁迅的作品中汲取力量,学会审视自己,关注社会,用理性的思维去分析问题,用积极的行动去改变现状。

《彷徨》也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力量,鲁迅以其犀利的笔触、深刻的洞察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创作,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有力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度挖掘,通过阅读他的小说,我们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与那个时代的人们对话,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的挣扎与追求,这种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碰撞,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滋养和升华,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在读完《彷徨》的这些片段后,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它让我看到了过去的黑暗与苦难,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我们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要从鲁迅的作品中汲取教训,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让我们以史为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勇敢地面对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怀揣着梦想,坚定地走在前进的道路上,就一定能够穿越彷徨,迎来光明的未来!

标签: #彷徨片段读后感